English

拂去智慧的蒙尘

2000-09-2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□刘华杰 我有话说

拿到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《成长》第一辑,首先就猜主编朱正琳为什么给杂志取了这样一个名字。广义地说,人都在“成长”,不只是儿童。成长据说有方向,其实未必,如果说真有,那就是哪来哪去。在通常用法中,“成长”属于需呵护的小字辈对象,绝对年龄倒是次要的。

出于对晚辈或下一代的关切、爱护,努力为之提供清一色的说教,是正统的做法。而《成长》不是,《成长》力图使人们“拥有智力生活”;更准确说是保持和培育某种智力生活的能力,少受“弱智化娱乐品”之毒害(见编辑手记)。当然主编不希望这种强调演变成时下的“智力开发”,只需丢掉蒙蔽,增加些供人们自主选择的食粮。我们不能代替共和国正在成长的一代又一代民众选择读书的内容,但我们有责任维护出版物的多样性,为他们提供选择的机会。对抗弱智化娱乐的最佳办法,是提供更多非弱智化的文化产品,只有存在了才谈得上“点击频率”。

《成长》外表像《万象》,形式像《读者》,内容像《读书》。但愿过段时间,主词与宾词能倒过来。不过,现在就拿它与这三种已成名的读物并论,已见《成长》出手不凡。《成长》的确非常像去年刚出版的《万象》,尤其是独特的开本、插图、版式、厚度等,但《成长》定价高出5元,而页码只多出不足20页。《万象》多刊登原创性作品,许多稿件来自国外,内容以人文、艺术见长。《成长》以文摘为主,但所摘文章长度不受限制,所选文稿虽多样化但都很严肃,纯消遣成份极少。这期还收录了科学文化方面的内容,这是我很欣赏的。

提两点建议:第一,无论《万象》还是《成长》都采用胶装,据说这种工艺已经被淘汰。胶装虽然整齐,但特别容易散页。北京图书馆有不少胶装书禁止复印,因为一上机就散架。发达国家的图书,一般要先印精装本,畅销了才印平装本,前者供图书馆收藏,必须保证能够长期贮存。对收藏用书,印刷用纸也有严格要求,如无酸纸等。

第二,从长远看,《成长》以及《万象》都应当有意识地积累各种图片,建立自己拥有版权的图片资料库,一般说来,图片的价值要远大于同等面积的文字资料。据我观察,国内出版界至今还不重视图片的版权保护。目前《成长》和《万象》上刊出的大量图片均未注明版权,这种局面必须改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